“灌冢晴煙”是古濟寧八景之一,傳說在陽春三月里,每到晴天,灌嬰的墓地上空會有白色煙氣籠罩,如瑤池細煙輕歌曼舞,隱隱有禮樂之音,如太虛幻境身影婆娑,約約有乾坤輪轉之感,是一道奇異的風景。
《兗州府志·陵墓志》短短的記載:“灌嬰墓,在州東三十里”。我的寓所距離埋葬灌嬰的西貫村不過三四公里,村街白墻寫滿了《史記》《漢書》中的句子,碩大的漢隸,透出兩千多年的韻味。村東頭路南有灌嬰文化廣場,草地中間是真人比例的青銅塑像,灌嬰左手挽弓,右手持箭,戰馬奔騰如飛,勃勃英氣穿越而來。
秦朝初年,灌嬰生于睢陽,即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。十幾歲以販賣絲織品為生,是個勉強填飽肚子的小生意人。秦時律法嚴苛,重徭厚賦,民不聊生,紛紛揭竿而起。
灌嬰投靠劉邦,初為郎中,后拜為中謁者,掌管劉邦軍隊的后勤事務。因殺敵英勇,屢立戰功,平定三秦,攻取櫟陽,斬殺樓煩騎將,活捉周蘭,參與垓下對項羽的總攻,滅殺韓信叛軍,大敗匈奴騎兵,平定黥布。東征西討,立下蓋世奇功,被封為潁陰侯。
《史記》載:“定令嬰食潁陰五千戶,除前所食邑。凡從得二千石二人,別破軍十六,降城四十六,定國一,郡二,縣五十二,得將軍二人,柱國、相國各一人,二千石十人”。
如果僅是武功蓋世,灌嬰同樊噲等人還沒有太大區別。據《史記》載:太后崩,呂祿等以趙王自置為將軍,軍長安,為亂。齊哀王聞知,舉兵西,且入誅不當為王者。上將軍呂祿等聞之,乃遣嬰為大將,將軍往擊之。嬰行至滎陽,乃與絳侯等謀,因屯兵滎陽,風齊王以誅呂氏事,齊兵止不前。絳侯等既誅諸呂,齊王罷兵歸,嬰亦罷兵自滎陽歸,與絳侯、陳平共立代王為孝文皇帝。孝文皇帝于是益封嬰三千戶,賜黃金千斤,拜為太尉。
太后呂雉去世后,朝廷暗潮涌動,呂太后的侄子們不甘寂寞,妄圖竊取朝政大權。劉邦剛剛穩定下來的江山搖搖欲墜,關鍵時刻,灌嬰和周勃冷靜觀察,果斷處理,誅殺了意欲作亂的呂祿等人,平息了皇權糾紛,開創了漢代文景之治的新局面。這就可謂居功至偉了。
陸機稱:“潁陰銳敏,屢為軍鋒。奮戈東城,禽項定功。乘風藉響,高步長江。收吳引淮,光啟于東”。崔致遠評價:“所謂有非常之人,然后有非常之事,絳灌亦一時俊杰,關張非累世勛庸,鏤姓名於金鼎玉鍾,飾儀形於云臺煙閣,永言盡美,孰敢爭先?”明代詩人王清寫灌嬰冢:“踣項興劉莫大功,當時誰不讓英雄。西風荒塚麒麟老,禾黍離離落照中”。
如果單看文字的記載,我們周圍有很多令人心曠神怡的風景。作為濟州八景之一的灌嬰冢,享受了多年的風流。依據我的想象,灌嬰冢上面,該是廟宇挺立,松柏森森,香火縹緲,白煙裊裊。
今天的灌嬰冢沒有這樣的熱鬧,千年廟宇早已化作塵埃。陪伴它右邊的高祖廟,也只是個村莊的名字。周圍長滿玉米的土地,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,如果沒有文字的記載,誰又能記起這里埋葬的是如此驚天動地的人。
這或許是歷史的選擇吧。
(苗青 攝影)